巴黎先贤祠新展,记录近百年残奥史

2024-09-02 19:24:42 体育赛事 facai888

在巴黎2024年残奥会开幕前夕,法国巴黎先贤祠的一场新展览记录了近百年的身障人士运动历史。展览《残奥故事:从体育融合到社会包容(1948—2024)》(ParalympicStories.Fromsportingintegrationtosocialinclusion(1948—2024))以1948年斯托克·曼德维尔运动会为起点,分4个阶段展示了身障运动员逐步为竞技体育世界接纳,以及与身障人士竞技体育相关的话语和形象的转变。作为巴黎“文化奥运”(OlympiadeCulturelle)项目的一部分,展览展示了丰富的历史史料,让观众沉浸在近百年的残奥历史中。

70年残奥史

法国巴黎先贤祠,众多曾捍卫过共和价值观的伟大人物长眠于此。发明盲文的路易·布莱叶(LouisBraille)也安葬于此。这次先贤祠《残奥故事》展也秉持其在社会问题上建设公民意识的宗旨,唤起对差异的自豪感和对更包容社会的追求。这次展览展期从6月11日一直持续到9月29日。展览档案、海报、照片、体育设备、物品和视听文件等多种史料。

展览按照时间顺序分为4个主要时期:

1948—1960年:

德国医生路德维希·古特曼(Dr.LudwigGuttmann)在英国斯托克·曼德维尔(StokeMandeville)举办了“医院运动会”(HospitalGames),旨在推广康复体育运动。在1960年之前,“斯托克运动会”(StokeGames)是一个专为轮椅使用者举办的国际聚会。

1960—1989年:

1960年的首届残奥会(ParalympicGames)在意大利首都罗马举办。当时仍然还只限于受伤的轮椅使用者参加。随着时间的推移,视障运动员等也逐渐被允许参加。1984年纽约运动会,脑瘫运动员也获资格参加残奥会。

1989—2012年:

这是新残奥主义(Paralympism)时期。残奥会在这一时期致力于扩大参赛运动员的范围,并建立代表不同类型身心障碍运动员的国际体育联合会。这一阶段聋人和智力障碍运动员也获资格参加残奥会。

2012年至今:

2012年伦敦残奥会是一个转折点。媒体开始借助残奥会展示身障运动员前所未有的体育表现,形成了一种“超人”叙事。这届运动会还重新将智力障碍运动员纳入了3个残奥体育项目。

2012年伦敦奥运会(London2012OlympicGames)闭幕后不久。英国第四频道(Channel4)开始宣传其残奥会(Paralympic)报道,标语是“感谢热身”(Thanksforthewarm-up)。第四频道随后推出了史上最大的营销活动“认识超人”(MeettheSuperhumans),广受好评。

“不是残疾,而是不同能力”

据TheConversation报道,此次展览中一个醒目的标语是“不是残疾,而是不同的能力”(notdisabled,differentlyabled)。标语揭示了巴黎残奥会如何为身障人士体育运动开创了一个新时代。

尽管第四频道令人难忘的2012年“超人”宣传活动开创了新天地,但是有评论家认为这对改变社会对于身障人士的看法帮助有限。第四频道(Channel4)委托的研究显示,许多观众首先看到的是残疾,然后才是体育表现:59%的人表示他们观看残奥会是为了“看到运动员克服残疾”,只有37%的人表示他们是为了看“激动人心的体育竞赛”。

为此,第四频道在巴黎2024年残奥会宣传活动表现出更平衡的报道方式,展示了残奥运动员如何克服诸如“重力、摩擦和时间等困难。任何运动员在训练中都无一例外地需要克服这些困难,无论是否身有残疾”。

国际奥委会广播服务公司(OlympicBroadcastingServices)首席执行官依安尼·艾克查可(YiannisExcharcos)在公开声明中警告媒体不要在2024年奥运会和残奥会报道中出现性别歧视问题。这反映出潜意识偏见仍然导致歧视性报道出现。同样的原则现在也适用于残奥会的报道:居高临下的态度是不可接受的。在这个意义上,媒体利用这一机会改变公众认知至关重要。

伦敦残奥会的直播覆盖了100多个国家,最终吸引了38亿观众。在闭幕式上,伦敦2012年组委会主席塞巴斯蒂安·科(SebastianCoe)表示,人们将不再以同样的方式看待残疾。残奥会后的研究显示,65%的英国人认为伦敦改变了人们对身障人士的看法。

“文化奥运”

在巴黎,一场更深层次的残疾文化故事正在展开。先贤祠的展览只是法国文化部(France’sministryofculture)资助的众多项目之一,是“文化奥运”项目的一部分。“文化奥运”是一个多学科的艺术和文化项目。这些项目将文化与体育相结合,通过各种艺术实践(包括舞蹈、戏剧和视觉艺术)探讨这一主题。在这个意义上,编织进巴黎奥运会和残奥会的社会变革努力不仅仅是比赛场上展示的内容,也包括更广泛公共空间中的艺术实践和讨论。《残奥故事》展览也充分考虑所有观众能否无障碍地观展,尽力在场景设计上确保参观舒适度。

TheConversation文章认为,《残奥故事》展览中田径运动员艾米·穆林斯(AimeeMullins)比任何其他人都更好地捕捉到了巴黎残奥会的主题。穆林斯既是残奥田径场上一个杰出的运动员,也是一名时尚偶像。这体现了“差异是美丽的”(differenceisbeautiful)这一积极的理念。此次残奥会展览倡导的这一理念,巴黎先贤祠新展,记录近百年残奥史是巴黎奥运会和残奥会向世界传达的最重要的信息:差异不需要我们通过比较来评估价值,而是要认识到它是一个进步、公平和包容社会的固有特征。

新闻来源:第四频道、TheConversation、巴黎先贤祠、巴黎奥组委,国际奥委会,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iWeekly周末画报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