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播报员:大卫(前杭州电台主播,在欧洲生活了23年,12年前定居巴黎,目前是欧洲金牌导游)
奥运会期间,大卫接待了不少中国来参加奥运会的团组,也陪同看了许多比赛,有幸饱了不少眼福。
大卫印象最深的是乒乓球比赛现场,“是最让人激动的”,因为每一次金牌战的时候,现场都有近一半的观众都是中国人,差不多买空了巴黎能买到的所有国旗。在中国队得分的时候,全场山呼海啸的欢呼声,奏中国国歌的时候,全场整整齐齐合唱,这个感觉很美妙。
“国人参与这次奥运会的热情比我想象的要高很多。我们经常会在巴黎的某个角落就看到国内来的网红正在直播。”奥运期间很有意思的是,只要我们拿着中国国旗,或者中国企业的引导牌走在路上,就会有中国年轻人跑过来打招呼,问问你们是什么企业的,大家完全不认识,但互相会说“你们好啊,中国加油”,突然就觉得很亲切。
奥运会也成了中国人在海外的一个节日。“我们不止一次碰到临时来观看比赛的中国人,看到我们手里的国旗,会问我们在哪里可以买。这些国旗大部分都是我们的客人从国内带来的,但遇到这种情况他们会毫不犹豫地说‘那送给你吧’。大家一起为中国队加油。”大卫绘声绘色地说,“还有的时候,我们旁边临时有个空座位,有中国人过来问说能不能坐,大家彼此都会很客气,我们说‘坐吧’,对方也就客客气气坐下来。也碰到过有一次啊,有个老外想坐,我们说‘当然可以,不过一会儿你要跟我们一起给中国队喝彩’。老外欣然答应,坐在了我们旁边,后来果真跟着我们一起给中国队加油。”
“体育果然是世界语言,而国人出了国有一种天生的社牛能力。这让我想起了有一场乒乓球比赛时的一位中国大爷,他热情教会了几个志愿者用中文大喊“中国加油”为中国队呐喊助威,还上了新闻。这一段我就在旁边亲眼目睹了,原来语言不同也不要紧,在这个场景,简单的热情就会感染所有人。”
图片来自IOC
在大卫看来,法国人的爱国热情也很感染人。法国人有着强烈的民族感,尤其在奥运会气氛烘托下。“现在回过头看,法国的奥运会办得还是井井有条的,尽管有的地方很乱,比如交通,但整体安排得井井有条。他们把场馆、交通、人员集散等等都考虑周全,虽然有不方便的地方,但还是很不错。如果场馆等一切都是重新建设的,这可能并不太难,而在原有的基础上做调整、在现有的条件之下进行设计规划,巴黎奥运海外报道团:社牛带领外国观众给中国队助威难度就要大很多。”
大卫举了一个例子,美国和法国的篮球决赛是在一个很老的体育馆,有超过40年历史,不是很大,在一个居住密集的区域,车流和人流的疏散都不容易。“法国人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他们有效利用了放射状的街道,对应场馆不同的门,每个门出来的人不会和其他门出来的人混在一起,而是根据道路特征被引流到了不同的街道,3万多人的体育馆,散场的时候非常井然有序,半小时之内就疏散完毕,做得真的很漂亮。”